肯尼亞國旗由黑色、紅色和綠色三條橫條構成,之間以白色細條分隔。旗幟中央是一個紅色、白色和黑色的 Maasai 盾牌,盾牌上有兩根交叉的白色長矛。旗幟的比例為 2:3,這保證了其清晰和諧的外觀。1963 年 12 月 12 日,肯尼亞脫離英國獨立,國旗設計正式獲得批准。
肯尼亞國旗由黑色、紅色和綠色三條橫條構成,之間以白色細條分隔。旗幟中央是一個紅色、白色和黑色的 Maasai 盾牌,盾牌上有兩根交叉的白色長矛。旗幟的比例為 2:3,這保證了其清晰和諧的外觀。1963 年 12 月 12 日,肯尼亞脫離英國獨立,國旗設計正式獲得批准。
肯尼亞國旗的顏色並非偶然:它源自 1920 年由 Marcus Garvey 領導的 Universal Negro Improvement Association (UNIA) 所創立的泛非洲旗幟。
肯亞國旗中央是一個馬賽盾,上面有兩支交叉的白色長矛。
直到 1895 年,現代肯尼亞領土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國家,而是由許多民族組成 - Kikuyu、Luo、Maasai、Swahili 及其他民族 - 他們在沒有中央政府或單一國旗的情況下生活。在此期間,該地區受到兩個主要殖民國家的影響:16 和 17 世紀的葡萄牙人,以及 17 世紀末至 19 世紀末的阿曼蘇丹國。這些外國統治者在肯亞海岸留下了他們的印記,但他們的旗幟並沒有反映當地的傳統或文化。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 Vasco da Gama 成為第一位抵達東非海岸的歐洲人,為殖民化鋪路。從 16 世紀初開始,葡萄牙建立了對蒙巴薩、馬林迪和拉穆等主要沿海城市的控制,試圖壟斷印度洋的香料、象牙和奴隸貿易。1593 年,葡萄牙人在蒙巴薩建造了耶穌堡 (Fort Jesus),成為他們在該地區的主要基地。他們還在馬林迪 (Malindi) 和基利菲 (Kilifi) 建立了貿易站,利用這些據點向歐洲和亞洲出口商品。葡萄牙人的統治非常嚴苛:他們徵收高稅,強迫當地居民工作,並與斯瓦希里族群和阿拉伯商人發生衝突。這種反抗,加上與阿曼阿拉伯人的競爭,削弱了他們的力量。1698 年,阿曼軍隊在當地斯瓦希里人的支持下攻陷蒙巴薩,將葡萄牙人逐出肯亞大部分沿海地區。
葡萄牙時期的旗幟是一面白色旗幟,上面有一個紅色的聖喬治十字架,象徵著天主教信仰和葡萄牙的海上力量。在某些情況下,會使用印有王國盾形紋章的旗幟,盾上有五個藍色盾牌和紅色邊框,代表阿維斯王朝和帝國野心。這些旗幟與當地文化毫無關係,只是強調外來統治。
葡萄牙人被驅逐後,阿曼蘇丹國建立了對東非海岸的控制,包括現今肯亞的領土。桑給巴爾成為他們的權力中心,蒙巴薩、拉穆和其他沿海城市則由阿曼總督統治。從 18 世紀開始,丁香、奴隸和象牙貿易蓬勃發展,使桑吉巴爾成為印度洋上的重要港口。阿曼蘇丹支持與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的貿易,但肯亞內陸仍由當地部落控制,如馬賽人或坎巴人。在十九世紀,尤其是 1856 年以後,桑給巴爾在薩伊德-本-蘇丹 (Said bin Sultan) 的統治下成為一個獨立的蘇丹國,貿易網絡進一步擴大。然而,阿曼人的統治只限於沿海地區,他們的權力取決於與當地斯瓦希里領袖的合作。
阿曼蘇丹國以及後來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的國旗都是純紅色的。紅色象徵蘇丹的權力、軍事實力和商業力量,但與肯亞的非洲人口或文化毫無關係。這面旗幟飄揚在蒙巴薩和其他沿海城市的上空,象徵阿曼的統治。
1880 年代,歐洲列強,特別是英國和德國,開始對東非表示出興趣。1885 年,德國在大陸領土上建立了保護國,英國則根據 1890 年的《赫利戈蘭-桑給巴爾協議》取得了對桑給巴爾和部分肯亞海岸的影響力。1888 年,英屬東非公司 (Imperial British East Africa Company, IBEAC) 獲得皇家特許令,負責管治該地區。公司的旗幟是聯合夾克,中央是公司的徽章,白色的圓盤上有一個金色的太陽和皇冠,象徵著英國的權力和貿易野心。這面旗幟用於蒙巴薩等行政中心,但不包含當地的符號。
1895 年,英國撤銷了 IBEAC 的行政管理,宣布成立東非保護國,覆蓋現今的肯亞。由於財政困難以及當地部落(如 Nandi)的反抗,英國政府直接控制了肯亞。保護國的國旗是藍旗,左上角是聯合夾克,右邊是國徽。1895 年至 1921 年間,國徽由白色圓盤上的紅獅組成,代表帝國的權力。1920 年,保護國成為肯亞殖民地,旗幟也隨之改變:紅色獅子直接放在藍色背景上,沒有白色圓盤,比例為 1:2。所有旗幟上的 Union Jack 代表大英帝國的權力,獅子代表勇氣和權威。
1940 年代,由約莫-肯雅塔 (Jomo Kenyatta) 領導的肯亞非洲聯盟 (KAU) 使用了黑紅綠三色的旗幟,中央是盾牌、矛和箭。黑色象徵人民,紅色代表奮鬥的血,綠色代表大地。這面旗幟雖然是非正式的,但卻成為了國旗的原型。1952 至 1960 年間,由 Kikuyu 領導的 Mau Mau 起義奪去了至少 11,000 名非洲人和數以千計歐洲人的生命,加速了邁向獨立的運動。1960-1963 年間,在倫敦舉行的憲法會議,在 KANU 黨和 KADU 黨的參與下,肯亞為自治作好了準備,自治於 1963 年 6 月 1 日來臨。
1963 年 12 月 12 日,肯亞獲得獨立,新國旗成為自由的象徵。1960 年,KANU 採用了黑紅綠三色的旗幟,上面有一隻公雞和一把斧頭,靈感來自 1920 年的泛非旗幟。KADU 則提出了以白色條紋代表和平的三色旗。1961-1963 年間,設計爭論最後於 1963 年 7 月 26 日提出折衷方案:三條橫條(黑色、紅色、綠色)由白色條紋分隔,中央有馬賽盾牌和兩支長矛。黑色象徵肯尼亞人民,紅色象徵為獨立而流的血,綠色象徵肥沃的土地,白色象徵和平與和諧。馬賽盾和長矛代表捍衛自由和文化遺產。國旗的比例為 2:3,自 1963 年以來一直保持不變,飄揚在內羅比、蒙巴薩和肯亞山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