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的國旗是一塊布,上面有三條橫紋:紅色、白色和綠色。紅色和綠色條紋等寬,白色條紋寬一倍半。旗幟中間的白色條紋上有一個金色的皇冠符號,上面有一個由七顆星星組成的半圓。旗幟寬度與總長度的比例為 1:2。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的國旗是一塊布,上面有三條橫紋:紅色、白色和綠色。紅色和綠色條紋等寬,白色條紋寬一倍半。旗幟中間的白色條紋上有一個金色的皇冠符號,上面有一個由七顆星星組成的半圓。旗幟寬度與總長度的比例為 1:2。
但這並不是國旗顏色的唯一詮釋。根據《阿維斯塔》(中亞、阿塞拜疆、伊朗和阿富汗人民的聖書集),古代伊朗社會的自由民分為三個階級,每個階級都與特定的顏色有關:
紅色、白色和綠色的組合有其本身的意義和名稱。它們被用在大多數伊朗國家和民族的旗幟上,因此被稱為泛伊朗顏色,象徵著伊朗語民族的開始。它們起源於古代。軍事貴族、神職人員和牧民的詮釋正是來自於它們。然而,現代伊朗民族對巴列維色彩的意義有不同的詮釋。
除了塔吉克斯坦,紅、白、綠三色也出現在旗幟上:
塔吉克族祖先使用旗幟的最早記錄保存在《阿維斯塔》中。例如,在《梨俱吠陀》的第一章中,巴克特里亞的特徵是「美麗,旗幟高高舉起」。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阿維斯塔》中提到的旗幟與後世著名的「卡維亞旗」或古羅馬的「vexillum」類似--方形旗幟懸掛在連接著長矛的橫桿上,就像現代教堂的橫幅一樣。
塔吉克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於 1924 年 10 月 14 日。根據 1929 年 2 月 23 日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团的決議,國旗為紅布,左上角為國家徽章,由交叉放置的金色多薩(塔吉克鐮刀)和錘子組成,雙臂向下,放置在五角星上,五角星上的太陽從白雪覆蓋的群山後面的藍天中冉冉升起。在橙色背景下,五角星的右邊有一頂麥穗王冠,左邊有一枝棉花。皇冠的底部繫有一條紅色緞帶。
星星下方是俄文標語:「所有國家的無產階級,團結起來!」。星星上方是同樣的波斯文標語:「پرالتارهای هم ۀ جهان یک شوید」。所有的銘文都以半圓形排列在金色的月牙形緞帶上。
在 1931 至 1946 年間,國旗的設計類似,差異不大。1931 年 2 月 25 日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統一並通過新憲法後,其國旗為紅布,上面刻有「ÇSS Toçikiston」字樣。後來,在銘文上加上了錘子和鐮刀,後來銘文改為塔吉克語「RSS Toçikiston」和俄語「Tajik SSR」。
從 1953 年到 1991 年,國旗有了新的面貌。它現在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為紅色,上方有錘子、鐮刀和星星,下半部分有白色和綠色兩條條紋,白色條紋的寬度是綠色條紋的兩倍。白色象徵棉花的種植,綠色則象徵其他農產品。
1991 年,旗幟上的所有符號都被移除,只留下顏色構成,將紅色的基調改為淺色。最後,在 1992 年 11 月 24 日,國旗擁有了現代的外觀:紅、白、綠三色,中間有一頂金色的皇冠和七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