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國旗

愛沙尼亞國旗
國家 愛沙尼亞
人口 1,322,765 (2023)
面積 (Km²) 42,390 (2023)
大陸 歐洲
表情符號 🇪🇪
  hex rgb
#0072CE 0, 114, 206
#000000 0, 0, 0
#FFFFFF 255, 255, 255

愛沙尼亞國旗由大小相等的三條條紋組成 - 按適當順序排列的藍色、黑色和白色。國旗的非官方名稱是 「sinimustvalge」,沒有任何隱藏或象徵性的意義,只是從愛沙尼亞語翻譯過來的對組成國旗的顏色 - 藍、黑、白的描述。該國旗於 1990 年 8 月 7 日獲得批准。

愛沙尼亞國旗的顏色有什麼意義?

  • 藍色象徵愛沙尼亞的天空、海洋和湖泊,表達愛沙尼亞人民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也是忠誠的象徵;
  • 黑色讓人聯想到愛沙尼亞人民黑暗而痛苦的過去,以及故鄉的黑土地。在詩歌中,黑色被認為是愛情的象徵;
  • 白色象徵愛沙尼亞人民對教育和精神的渴望,以及冬天的白雪、夏天的白夜和愛沙尼亞白樺樹的白色樹皮。

愛沙尼亞國旗的歷史

1881 年 9 月 29 日,愛沙尼亞學生會在塔爾圖(Tartu)的創會會議上採用了藍、黑、白的顏色組合。會議決定,國旗的顏色應表達愛沙尼亞人民的精髓和原則,傳達愛沙尼亞的自然和氣候,並相互平衡。
在蘇聯時代,懸掛藍色、黑色和白色的旗幟是一種很大的勇氣,因為這樣做通常是犯罪。但仍有勇敢的人,不時可以在屋頂或煙囪頂端再次看到國旗。藍、黑、白三色的國旗象徵著國家的希望,因為那時人們覺得愛沙尼亞還活著。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適當的時機。

第一次公開展示藍、黑、白三色旗幟是在 1882 年 4 月 7 日的耶穌受難日,當時一名學生 Alexander Mitus 戴著一頂藍、黑、白三色的帽子。Mityus 被德國代表俘虜。在掙扎中,他的帽子飛落,並被踩在腳下。
第一面旗幟是在 1884 年春天由學生會榮譽會員卡爾-奧古斯特-赫曼 (Karl August Hermann) 博士的妻子保拉-赫曼 (Paula Hermann) 手工製作的。這面旗幟是在塔爾圖 Veskee 街 Herrmann 家的廚房裡製作的。由於愛沙尼亞當時正處於帝國俄羅斯的統治之下,因此禁止在塔爾圖懸掛這面旗幟。因此,這面旗幟於 1884 年 6 月 4 日在 Otepaa 半秘密的教堂儀式上被祝聖。儀式的最後一首歌是「Mu isamaa, mu õnn ja rõõm」(「我的故土,我的驕傲和喜悅」,即現在的國歌)。由於波羅的海德國與俄羅斯中央政府之間的敵意,公開展示愛沙尼亞三色旗的機會有限。然而,這面旗幟不僅成為愛沙尼亞學生最喜愛的形象,也成為全國人民最喜愛的形象。1905 年俄國革命期間,三色旗在政治上變得非常重要。1910 年第七屆愛沙尼亞歌節前夕,許多房屋都掛上了國旗,直到地方政府要求拆除。1917 年在彼得堡(現為聖彼得堡)舉行的要求愛沙尼亞自治的大型愛沙尼亞示威遊行中,愛沙尼亞學生組織和士兵單位的藍色、黑色和白色旗幟被撤下。在這次示威之後,帝俄給予愛沙尼亞自治權。隨後,士兵和公民可以佩戴絲帶和三色旗。

1918 年 2 月 24 日,愛沙尼亞在藍黑白三色旗幟下宣佈獨立。1918 年 11 月 21 日,藍、黑、白三色旗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官方旗幟。1918 年 12 月 12 日,該國旗首次作為國家標誌懸掛在塔林的 Põkk Herman 塔上。然而,1940 年蘇聯軍隊佔領愛沙尼亞後,愛沙尼亞的國家象徵被強行改為蘇聯象徵。由於升起愛沙尼亞國旗甚至三色旗都被視為犯罪,一些人被逮捕或送往蘇聯集中營,最後死在那裡。儘管如此,愛沙尼亞三色旗仍繼續存在於自由世界。
 1944 年初秋,成千上萬的愛沙尼亞人為了躲避蘇聯軍隊的迫害和遞解出境而逃亡。他們在瑞典、加拿大、美國和澳洲建立了大型社區。移民保留了三色旗和其他國家標誌,並鼓勵人們一有機會就使用這些標誌。愛沙尼亞國旗的百年慶典就是在流亡中舉行的。

蘇聯改革運動 (Soviet perestroika),即蘇聯共產黨的政治改革運動之後,愛沙尼亞經歷了一次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覺醒。1987 和 1988 年,這導致了大規模的集會和露天音樂會,國旗三色再次被公開展示。1980 年代末期的歌唱革命和蘇聯在愛沙尼亞統治的削弱,為愛沙尼亞在 1991 年 8 月正式脫離蘇聯恢復獨立前夕,於 1989 年 2 月 24 日在 Põkk Herman 塔頂升起藍、黑、白三色愛沙尼亞國旗鋪平了道路。
這面第一面愛沙尼亞國旗的去向長期無人知曉,直到 1991 年 12 月 26 日才被人從一個農場的煙囪中拽出。1943 年 7 月 27 日,Karl Aun 將它與其他遺物一起藏在那裡。1992 年 2 月 24 日,這件文物交到了它的合法主人--愛沙尼亞學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