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丁島北部是法國的海外社區,稱為 Collectivité de Saint-Martin(聖馬丁社區)。與其他法國海外領土一樣,聖馬丁島正式使用法國國旗作為官方旗幟。不過,當地也經常使用非官方旗幟。
聖馬丁島北部是法國的海外社區,稱為 Collectivité de Saint-Martin(聖馬丁社區)。與其他法國海外領土一樣,聖馬丁島正式使用法國國旗作為官方旗幟。不過,當地也經常使用非官方旗幟。
聖馬丁的官方旗幟,即法國國旗,也稱為 「三色旗」。旗幟由三條寬度相等的垂直條紋組成。左邊的條紋是藍色,中間的條紋是白色,右邊的條紋是紅色。藍色條紋象徵自由,白色條紋象徵平等,紅色條紋象徵博愛。這三個原則是法國國家意識形態的基礎,同時也反映了民主價值和人權。
非官方國旗由三原色組成:紅色、藍色和白色:
歐洲人發現聖馬丁島的歷史始於 1493 年 11 月 11 日克里斯多夫-哥倫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在第二次航行到新世界時在島上登陸。這一天是圖爾的聖馬丁(St. Martin of Tours)的節日,哥倫布為了紀念他而將這個島嶼命名為聖馬丁。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該島多次易手。西班牙人、法國人、荷蘭人和英國人輪流控制聖馬丁島,最後在 1648 年《康科迪亞條約》(Treaty of Concordia)中由法國和荷蘭瓜分。
島上的法國部分稱為 Saint-Martin,成為法國海外社區的一部分。幾個世紀以來,該島發展成為重要的貿易和農業中心。主要作物為甘蔗、棉花和煙草,島上的經濟主要依賴奴隸勞動,直到 1848 年廢除奴隸制。
20 世紀下半葉,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聖馬丁成為熱門的度假勝地,以美麗的海灘、溫暖的氣候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而著稱。這對島嶼的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其成為加勒比海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