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國旗

緬甸國旗
國家 緬甸
人口 54,577,997 (2023)
面積 (Km²) 653,290
大陸 亞洲
表情符號 🇲🇲
  hex rgb
#FFCD00 255, 205, 0
#FFFFFF 255, 255, 255
#43B02A 67, 176, 42
#EE2737 238, 39, 55

緬甸的現代國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旗之一,因為它在 2010 年才被採用。緬甸國旗通常被稱為緬甸國旗,但其實不是。緬甸 (Burma) 是緬甸的舊國名,根據 2008 年憲法更改,之後新國名緬甸 (Myanmar) 和新國旗獲得通過。

國旗以黃、綠、紅三色為基礎,是向緬甸獨立奮鬥時使用的三色旗致敬。

緬甸國旗顏色的意義:

  • 黃色 - 團結、和諧、智慧、幸福和各民族團結;
  • 綠色象徵和平的國家和肥沃的土地;
  • 紅色傳達勇氣和決心的意義;
  • 星星的白色代表純潔、正義和慈悲。

緬甸國旗的歷史

最早的國旗(1300-1500 年)以綠色為底色,配以黃色鑽石。從 1700 年到 1885 年,貢榜王朝的緬甸帝國的國旗是完全白色的,中央有一隻孔雀。1824-1939 年,使用英國國旗 (Union Jack)。 
接下來的旗幟是英屬緬甸從印度分離時的旗幟 (1939-1941)。後來在 1945 年 1 月 3 日至 1948 年日本時代結束後再次使用。這是一面以藍色為底色的旗幟,左上角有一小塊英國國旗的圖案,右邊的黃色圓圈中有一隻淺綠色的孔雀。從 1943 年到 1945 年,第一面旗幟的設計類似現在的旗幟 - 黃、綠、紅三條橫線。國旗中央是白色圓圈中的孔雀。
自 1948 年脫離英國獨立後,該國開始使用紅旗,左上角有一顆大白星,四周是藍色長方形中的五顆小白星。大白星象徵國家,五顆小白星則代表獨立後的五個主要民族的領土。這面國旗一直使用到 1974 年。

緬甸國旗的歷史

1974 年,它改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這面旗幟有一個白色的齒輪和穀物作物,在一個藍色長方形的中央圍繞著 14 顆小星星。這些星星代表 14 個省。至於齒輪和穀物的圖像,這個象徵意義來自當時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代表「從手工耕作到機械化耕作」的口號。
自 1974 年開始使用的舊國旗於 2010 年 10 月 21 日被新國旗取代。隨著新國旗的誕生,緬甸的國名也根據 2008 年憲法由緬甸 (Burma) 改為緬甸 (Myanmar)。國旗設計為白色五角星,背景為黃、綠、紅三色橫條。此國旗於 2008 年公投通過。2010 年 10 月 21 日,當地時間下午 3 時整,舊國旗被撤下,新國旗冉冉升起。當局接到命令,將所有舊國旗燒毀。

關於緬甸國旗的有趣事實

  • 緬甸國旗的顏色是傳統上泛非洲的顏色;
  • 立陶宛國旗與緬甸國旗相似,但沒有白星;
  • 加納國旗和玻利維亞國旗的顏色相同,但順序不同 - 紅、黃、綠;
  • 一些歷史學家聲稱緬甸國旗出現的時間早於歐洲國旗。有關歐洲國旗的最早資料可追溯至 1500 年代,而緬甸則有證據顯示早在 1300 年代就已使用國旗;
  • 緬甸是地球上民族最多元的國家,因此相信國旗並不能完全反映這種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