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旗於 1971 年 7 月 1 日採用,由兩個三角形組成,右上方為紅色,左下方為黑色,由一條從左上角延伸至右下角的斜線分隔。紅色的一面描繪了天堂鳥,黑色的一面則以五顆白星的形式顯示南十字星座。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旗於 1971 年 7 月 1 日採用,由兩個三角形組成,右上方為紅色,左下方為黑色,由一條從左上角延伸至右下角的斜線分隔。紅色的一面描繪了天堂鳥,黑色的一面則以五顆白星的形式顯示南十字星座。
紅、黑、黃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傳統顏色,即:
考古發掘顯示,人類在新幾內亞島上已有約 60,000 年的歷史。第一批定居者可能是在冰河時期從東南亞經海路抵達當地。在與歐洲人接觸方面,第一批抵達新幾內亞的水手是 16 世紀初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他們與當地人進行貿易,交換陶器、貝殼、食物和森林資源。著名的葡萄牙探險家 Jorge de Menezes 可能是 1526-1527 年抵達新幾內亞海岸的第一人。與此同時,西班牙人,特別是 Alvaro de Mendaña 也在 1560 年代探索了該地區。儘管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進行了探索,但他們的旗幟並沒有在新幾內亞的領土上建立起來,因為這些國家並未對這些島嶼進行長期的政治或軍事控制。
17 世紀,荷蘭人積極探索該地區,並有系統地繪製了新幾內亞地圖。1623 年,荷蘭航海家 Jan Carstens 訪問了新幾內亞南部海岸。然而,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情況一樣,荷蘭人沒有建立永久殖民地,因此也沒有在該領土上插上他們的旗幟。在 1884 年正式宣佈成為保護國之前,英國人也曾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探險。最著名的探險家之一是詹姆斯-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他在 1774 年第二次遠航太平洋時曾到訪新愛爾蘭(New Ireland)等鄰近島嶼。
雖然庫克沒有在新幾內亞登陸,但他確實影響了後來英國的探險和殖民工作。在 18 和 19 世紀,法國探險家也曾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例如,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 於 1760 年代在太平洋進行研究。雖然他沒有在島上插旗,但他的探險是法國對該地區更廣泛興趣的一部分。從 1884 年開始,現今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領土成為英國和德國兩個強國殖民統治的對象。兩個國家不可能同時統治同一片領土,因此該領土被劃分為
英屬新幾內亞的國旗是聯合陣線(Union Jack),德屬新幾內亞的國旗是德意志帝國國旗(Imperial German flag)(黑、白、紅三色),懸掛在旗幟右側,獅子手持一朵紅色百合花。獅子象徵力量和權力,百合花象徵高貴和純潔。
除了一般的英國聯合騎士旗外,還有一些英國殖民地旗幟的典型設計:聯合騎士旗位於左上角(坎肩),旗幟右側有各種符號、字母或紋章(通常為藍色或紅色背景)。現代巴布亞新幾內亞領土上也使用這種旗幟:
1941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已經控制了亞洲的重要領土,包括菲律賓、印尼和太平洋上的島嶼。作為其擴張計劃的一部分,日本軍隊於 1942 年初發動了對新幾內亞的入侵。1942年1月,日軍首次成功佔領新不列顛島上的拉包爾(Rabaul),迅速成為日軍在該地區的主要軍事基地。日本控制了馬當(Madang)、維瓦克(Vevak)和布納(Buna)等城市,而包括莫爾斯比港(Port Moresby)在內的新幾內亞南部地區仍在盟軍控制之下,盟軍在珊瑚海戰役(Battle of the Coral Sea)和科科達路戰役(Kokoda Road campaign)中成功阻擊了日軍。盟軍在珊瑚海戰役和科科達路戰役中成功阻止了日本軍隊,並在佔領地升起了日本國旗,稱為「日の丸」(Hinomaru)。
其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是 1942 年 8 月的米拉灣戰役,日軍在該戰役中被澳大利亞和美國軍隊擊敗。1942 年 7 月至 11 月的科科達路戰役是太平洋戰線上最困難的戰役之一,當時日軍試圖攻陷莫爾斯比港,但被擊敗。1943年,盟軍展開大規模反攻,逐漸將日軍逼出新幾內亞。到1944年底,日軍主力被擊敗或撤退,新幾內亞的領土從被佔領中解放出來。戰後,巴布亞新幾內亞回到澳大利亞的控制之下,澳大利亞一直統治巴布亞新幾內亞直到 1975 年獨立。
因此,在 1971 年採用現代國旗之前,最後使用的國旗是澳大利亞國旗 。但它曾使用過幾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