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國旗
國家 | 紐西蘭 |
---|---|
人口 | 5,228,100 (2024) |
面積 (Km²) | 263,310 |
大陸 | 大洋洲 |
表情符號 | 🇳🇿 |
hex | rgb | |
---|---|---|
#C8102E | 200, 16, 46 | |
#012169 | 1, 33, 105 | |
#FFFFFF | 255, 255, 255 |
新西蘭的國旗於 1902 年 3 月 24 日採納,由聯邦徽章(Union Jack)和南十字星座(Southern Cross constellation)組成,與澳大利亞國旗相同,但沒有聯邦星,而且星座的星星不是白色,而是紅色帶白色輪廓,而且有 4 顆,而不是 5 顆。乍看之下如此相似的旗幟其實有許多不同之處。
紐西蘭國旗的意義
- Union Jack象徵與英國的連結。1840 年 2 月 6 日簽訂的《威坦哲條約》使新西蘭成為英國的一部分。此條約被認為是現代新西蘭的形成;
- 藍色象徵大海和天空;
- 五顆帶有白色輪廓的紅色五角星組成南十字星座,只有從南半球才能看見。四顆紅星代表佔據紐西蘭主要領土的島嶼: 北島、南島、斯圖瓦特島 (Rakiura Island) 和查塔姆群島 (Chatham Islands)。
新西蘭國旗的歷史
新西蘭的第一面國旗可追溯至 1834 年。創立國旗的原因是 1830 年發生的一件事。一艘新西蘭商船在雪梨被扣留。原因是該船沒有官方旗幟,因此無法進行國際貿易,因為根據英國法律,每艘船都必須懸掛其國家的旗幟。正因如此,1834 年 3 月 20 日,當英國居民 James Busby 向毛利人領袖(新西蘭的原住民)提供旗幟選擇時,才選定了新西蘭的第一面旗幟。James Busby (1802 年 2 月 7 日 - 1871 年 7 月 15 日) 是 33 至 40 歲時居住在紐西蘭的英國人,他被認為是紐西蘭的第一位律師,也是澳洲葡萄酒業的創始人,因為他將第一批葡萄藤從西班牙和法國帶到澳洲。因此,新西蘭聯合部落的旗幟成為新西蘭的第一面旗幟。旗幟由白底紅十字組成。左上角(旗幟)是一個白色十字架上的紅色十字,將旗幟分成四個藍色方格,每個方格都有一個白色的八角星。紅色的聖喬治十字架是英國的傳統象徵,反映了與大不列顛的聯繫。藍色象徵洗滌新西蘭的大海,八角星代表在這面旗幟下團結的主要毛利部落。這面旗幟的採用促進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並確保了新西蘭船舶的安全。
新西蘭聯合部落的旗幟後來被英國的聯合旗幟所取代,一直沿用至 1867 年。1840 年英國王室與 500 多名毛利人代表簽訂的《威坦哲條約》(Te Tiriti o Waitangi)成為新西蘭的基本文件。該條約確保了和平以及毛利人和 Pakeha 人之間牢固的合作關係。Pākeha 是毛利人創造的名稱,用以指代新西蘭的第一批歐洲定居者,最常指的是英裔人口。然而,毛利語的條約與英語版本不同,導致毛利人與 Pakeha 人之間產生誤解與爭執。此外,英國政府對殖民大部分領土的興趣大於履行條約條款。
儘管許多毛利人沒有簽署條約,並要求尊重他們的權利,但英國政府仍繼續擴張其領土。漸漸地,紐西蘭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這個過渡過程並不容易,也伴隨著衝突和暴力。 儘管如此,該條約被公認為現代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基礎,至今仍是新西蘭歷史上的重要文件,在毛利人與政府的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們今天所知的新西蘭國旗於 1902 年正式成為國旗。然而,在目前的設計獲得批准之前,它經歷了多次變更。最初,在 1867 年採用的國旗左上角是藍色領域上的聯合騎士旗幟(Union Jack),右下角是字母 「NZ」。這種設計的目的是在保持與大英帝國緊密聯繫的同時,清楚地識別新西蘭的船舶。1869 年,國旗經過重新設計,用南十字星座取代了 「NZ」,南十字星座由聯合國國徽右側的四顆白邊紅星代表。這一改變反映了新西蘭獨特的地理特性及其在南半球的位置。目前的設計包括聯合徽章和南十字星座,於 1902 年正式採用。2016 年,新西蘭公民參與了可能更改國旗的公投。建議的新設計旨在更好地反映國家的獨立和現代身份。然而,大多數選民鑒於其歷史意義和象徵意義,決定保留目前的國旗。
毛利國旗
1989 年,為了紀念《威坦哲條約》簽訂 150 周年,宣布舉辦設計毛利國旗的競賽,預算為 2,000 萬美元。包括 Hirayna Marsden、Jan Smith 和 Linda Mann 在內的一群毛利婦女活動家設計了這面國旗,因為提交的設計都不符合她們的喜好。設計的旗幟由紅色、白色和黑色組成,象徵不同的領域:
- Te Korekore (潛在的存在) - 黑色象徵地球從黑暗中走出;
- Te Whai Ao (成為) - 紅色象徵所有生物的護士 (Papatuanuku)。在毛利神話中,Rangi 和 Papa(或 Ranginui 和 Papatuanuku)這對主要情侶出現在創造世界和毛利人的神話中;
- Te Ao Mārama(存在與光明的領域)- 白色象徵著物理世界、和諧與平衡;
- 「Koru」 - 這個詞在毛利語中翻譯為「螺旋」或「展開的蕨類植物」。該符號代表新生命、更新的過程和對未來的希望;
- 旗幟的毛利語名稱 - Tino Rangatiratanga - 也充滿了深刻的意義。它可以翻譯為毛利人的自決、主權和獨立。
雖然毛利國旗的設計早在 1990 年就已完成,但直到 2009 年才正式採用,當時毛利事務部長 Pete Sharples 提出在威坦哲日從奧克蘭港口大橋升起毛利國旗。他認為這是毛利人與官方良好關係的象徵。首相約翰‧凱(John Key)同意這個想法,並建議允許社區選擇毛利國旗。這個想法得到了該組織的支持,該組織在 2009 年夏天舉行了 21 次公開會議。會上展示了四面反映毛利文化的旗幟。毛利國旗從所有選項中脫穎而出。內閣隨後承認這面旗幟為官方國家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