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群島的國旗於 1977 年 11 月 18 日獲得通過,由藍色和綠色的兩個三角形組成,由黃色的斜條紋分隔,五顆白星呈字母 「X 」形懸掛在旗幟的藍色半部。
所羅門群島的國旗於 1977 年 11 月 18 日獲得通過,由藍色和綠色的兩個三角形組成,由黃色的斜條紋分隔,五顆白星呈字母 「X 」形懸掛在旗幟的藍色半部。
1978 年獨立時,所羅門群島由六個省份組成: 中央省、喬伊蘇爾省、瓜達卡納爾省、伊莎贝尔省、馬萊塔省和西部省。當時,國家的行政劃分仍反映英國殖民政府所建立的結構。隨著人口成長,以及需要更有效率的管理領土,所羅門群島政府逐漸建立新的省份。
因此,在 1981 年,特莫圖省 (Temotu) 從中央省 (Central Province) 獨立出來,並在 1983 年成立馬基拉-烏拉瓦省 (Makira-Ulava) 。1993 年,Rennel 和 Bellona 省從西部省分出,獲得了自己的地位。如今,全國由 9 個省和首都戈納拉市組成,戈納拉市擁有獨立的行政地位。
以下是所羅門群島 9 個省的資料,由大至小排序,並附有該省面積佔所羅門群島總面積的百分比,以及人口。第十項為首都戈納拉(Goniara)作為單獨的行政單位:
所羅門群島國旗的歷史與殖民時期和獨立之路密切相關。所羅門群島於 1568 年被歐洲人發現,當時西班牙探險家 Alvaro Mendaña de Neira 首次抵達該群島,但殖民化開始得更晚。十九世紀,英國對所羅門群島設立保護國,1893 年所羅門群島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在這段期間,所羅門群島上使用英國國旗,也就是所謂的「聯合傑克旗」(Union Jack)。
其後,自 1906 年起,英國開始使用其慣用的殖民地旗幟,即一面藍布旗幟,旗面為聯合騎士旗幟,右側為國徽。總體而言,殖民地旗幟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反映了領土地位及其與英國關係的變化:
1975 年,所羅門群島正準備脫離英國獨立,當時宣佈要舉辦一次國旗創作比賽。比賽對所有島民開放,結果有超過 200 份設計作品提交。John Hazeldine 在所羅門群島國旗的最終設計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他從參賽作品中汲取靈感和元素,設計出最終版本的國旗,使其更加和諧,並確保符合紋章要求。所羅門群島的國旗正是由他的最終版本正式批准並採用為所羅門群島的國家標誌。
所羅門群島國旗於 1977 年 11 月 18 日正式採用,比正式宣佈脫離英國獨立早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