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民主共和國國旗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旗
國家 剛果民主共和國
人口 109,276,265 (2024)
面積 (Km²) 2,267,050
大陸 非洲
表情符號 🇨🇩
  hex rgb
#0085CA 0, 133, 202
#FFD100 255, 209, 0
#EF3340 239, 51, 64

目前形式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國旗於 2006 年 2 月 18 日獲得通過,由藍色背景上的黃色五角星和從左下角到右上角的黃色輪廓紅色條紋組成。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旗的意義

  • 天藍色象徵和平,與希望和穩定有關;
  • 黃星象徵國家的統一,也代表繁榮和光明未來的希望;
  • 紅色條紋表示在爭取獨立和自由的鬥爭中所付出的犧牲和鮮血;
  • 黃色象徵豐富的天然資源。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鈷、鉭、鎵和工業用鑽石的產量均位居 世界第一 。鈷是生產電池不可或缺的材料,鉭用於製造電子產品,尤其是電容,锗主要用於光纖系統,而工業用鑽石因其超凡的硬度而被廣泛用於鑽孔、切割和研磨。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旗的歷史

組成現代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領土的國旗歷史與殖民時期有密切關係,從國際非洲協會(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Africaine)的成立開始。國際非洲協會成立於 1876 年布魯塞爾會議之後,是在利奧波德二世國王領導下成立的國際慈善組織。其官方目標是發展非洲的文化生活、打擊奴隸貿易,並為這些目的籌集資金。但實際上,它的活動很快就成為了比利時殖民擴張的幌子,尤其是通過 1878 年成立的上剛果研究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Study of the Upper Congo)。IAA 的旗幟很簡單:一塊藍布,中央有一顆黃色的五角星。五角星象徵著協會要為黑暗的非洲大陸帶來「文明之光」。1877 年至 1885 年間,利奧波德二世在遠征途中與當地非洲領袖簽訂條約,為 1885 年成立剛果獨立國 (État Indépendant du Congo) 奠定了基礎,並賦予利奧波德二世對中非大片土地的個人控制權。這些地區成為了他實際上的私人財產,當地人民的工作條件苛刻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拒絕遵守生產標準的人會受到酷刑的懲罰,最嚴重的會導致肢體殘缺,最嚴重的會升級為大屠殺。為此,有一支稱為「公共力量」(Force Publique)的特別武裝部隊,執行恐怖和暴力,包括砍掉不遵守規範者的雙手。這些暴行之所以曝光,全賴記者及其調查,揭露了暴力的程度,並引起全球的憤怒。英國和美國的人權運動迫使比利時政府於 1908 年介入並控制了該地區,建立了比利時剛果(Congo Belge)。在這三個時期 (1877-1960): 國際非洲協會、剛果獨立國和比利時剛果,都使用了從一開始就為國際非洲協會創造的同一面中央有一顆黃星的藍色旗幟。

MMA 國旗、剛果獨立國國旗和比利時剛果國旗

比利時殖民政府也並非完美無瑕,多年來,社會上累積了許多不滿,並開始轉化為抗議行動。因此,1959年,在利奧波德維爾(Leopoldville)再次發生大規模的抗議行動後,比利時宣佈剛果將於1960年獨立。1960 年 5 月,剛果舉行了第一次選舉,結果帕特里斯‧盧蒙巴 (Patrice Lumumba) 當選總理,約瑟夫‧卡薩武布 (Joseph Kasavubu)當選第一任總統。1960 年 6 月 30 日,前比利時殖民地剛果成為剛果-利奧波德維爾共和國(Republic of Congo-Leopoldville )。Leopoldville 這個名字來自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名字,因為這個城市在 1881 年成立時是一個貿易站,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並成為殖民地的首都。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 1966 年,當時該城市更名為金沙薩。這是剷除殖民遺毒、恢復非洲習俗和文化價值的一步。幾個世紀以來,該地區一直由班圖人(Teke、Humbu [法語])居住,並稱為Nshasa。因此,改名是為了向 Nshasa 鄉村致敬。剛果-列奧波德維爾共和國的國旗由一塊藍布組成,藍布的左邊有六顆垂直排列的黃色五角星,國旗中央有第七顆大星。這六顆星象徵剛果共和國獨立時的六個主要省份。

剛果利奧波爾德维尔共和國國旗

然而,獨立後不久,國家陷入混亂。剛果軍隊士兵不滿比利時的指揮,發動叛亂,比利時決定介入,未經政府許可就派軍隊進駐。這引起了抗議,剛果向聯合國求助,結果成立了ONUC(Organization des Nations Unies au Congo)維和特派團。該組織在當時成為聯合國最大的行動之一,其目的是幫助從外國軍隊手中解放領土,穩定國家局勢。儘管事實上並未達成最終的和平與穩定,該任務仍於 1964 年 6 月結束。

1965 年,剛果軍隊上校約瑟夫‧蒙博托 (Joseph Mobutu) 發動第二次政變,罷免了剛果第一任總統約瑟夫‧卡薩武巴 (Joseph Kasavuba)。蒙博托(Mobutu)承諾恢復穩定和民族團結,但他在 1967 年創立了人民革命運動黨(Mouvement Populaire de la Révolution),宣佈自己是唯一的領導人,並開始推行鎮壓政策。

剛果金薩沙共和國國旗和剛果國旗

1963 年至 1971 年間,蒙博托採用了新的國旗,同樣是藍色,只有左上角有一顆黃星,以及一條對角的紅色條紋與黃色輪廓,不過在 1966 年,這條紅色條紋的設計沒有顯著改變。

1971 年,蒙博托 (Mobutu) 將國家重新命名為扎伊爾 (Zaire ),作為其 「真實性 」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旨在消除任何可能與殖民歷史有關的東西。儘管扎伊爾的名字源於非洲(剛果是當地居民和河流的名字),蒙博托認為這個名字與利奧波德二世和比利時管理時期有關,當時這個國家被稱為比利時剛果。相反,「扎伊爾 」這個名字來自葡萄牙人對當地剛果河名稱Nzere Nzadi (在班圖語中意為 「大河」)的詮釋。在 15 世紀的旅行中,葡萄牙探險家將這個名字篡改為 「扎伊爾」。

扎伊爾共和國國旗

扎伊爾共和國國旗於 1971 年至 1977 年間使用,其獨特的設計與剛果民主共和國之前和之後的國旗有顯著不同。這面旗幟為純綠色,中央有一個黃色圓盤,描繪了一隻手拿著紅色火焰的火炬。綠色象徵著豐富的天然資源和肥沃的土地,黃色則指向太陽,作為光明和希望的源泉,而手持火炬的手則照亮了獨立和光明的未來。

在第一次剛果戰爭 (1996-1997) 期間,統治國家近 32 年的蒙博托-塞塞-塞科 (Mobutu Sese Seko) 獨裁政權被推翻。在鄰國(盧旺達和烏干達)的支持下,Laurent-Désiré Kabila 領導的叛軍於 1997 年 5 月攻佔國都金沙薩。之後,扎伊爾再次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並採用了新舊兩國的國旗。即恢復使用剛果-列奧波德維爾共和國(1960-1963 年)時使用的國旗 - 一面藍色旗幟,中央有一顆大星,左側垂直排列六顆小星。只是藍色背景的顏色改成了淺色。

剛果民主共和國國旗 (1997-2006)

第一次剛果戰爭之後很快就發生了第二次剛果戰爭(1998-2003 年),也稱為 「非洲世界大戰」。這場戰爭牽涉到九個非洲國家的衝突,導致大量人口損失 - 約 500 萬人死亡。1997 年領導國家的洛朗-德西雷-卡比拉 (Laurent-Désiré Kabila) 於 2001 年遇刺身亡,其子約瑟夫-卡比拉 (Joseph Kabila) 取而代之。2003 年主要的敵對行動結束後,成立了過渡政府,但該國仍然飽受內部武裝衝突和政治危機之苦。

最後,在 2006 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採用了目前的國旗,看起來與 1963 年至 1971 年間使用的舊國旗相似,只是藍色背景的顏色更淺,對角線的紅色條紋更寬。同年,剛果舉行了自 1960 年以來的首次民主選舉,正式結束了 2003 年成立的過渡政府時期,剛果也在多年的衰退後,進入了復甦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