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形式的埃及國旗於 1984 年 10 月 4 日採用,但其基礎是在結束君主制的 1952 年革命後形成的。國旗由紅、白、黑三色橫條組成,白色橫條中央有一隻金色的薩拉丁鷹。旗幟的比例為 2:3,整齊而和諧,就像吉薩的金字塔一樣。
目前形式的埃及國旗於 1984 年 10 月 4 日採用,但其基礎是在結束君主制的 1952 年革命後形成的。國旗由紅、白、黑三色橫條組成,白色橫條中央有一隻金色的薩拉丁鷹。旗幟的比例為 2:3,整齊而和諧,就像吉薩的金字塔一樣。
Salah al-Din(1138-1193 年)建立了阿尤布王朝,是埃及、敘利亞、也門和巴勒斯坦的蘇丹王。他因統一阿拉伯土地並於 1187 年從十字軍手中奪回耶路撒冷而聞名。這位領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戰士,也以正義和榮譽而聞名。他的名字成為勇氣、尊嚴和團結的象徵。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 Salah ad-Din 曾使用鷹作為個人標誌,但在他所建造的開羅城堡中,有一個有趣的雙頭鳥造型石像。
為什麼是鷹呢?鳥類在埃及文化中一直佔有特殊的地位。在古代,埃及禿鷹被視為伊希斯(Isis)、穆特(Mut)和奈赫貝特(Nehbet)女神的神物,代表著保護和神力。有些人認為 Salah al-Din 的鷹可能是對這些古代形象的呼應,結合了現代阿拉伯人的身份和法老時代的宏偉。在埃及國旗上,鷹手持一面印有國旗顏色的盾牌,彷彿在保護國家。繪有阿拉伯文國名的捲軸則強調主權。而金色的運用不僅是為了美觀 - 它象徵著堅定不移的力量,就像吉薩金字塔上空的太陽一樣閃耀。
鷹的象徵意義是多面而深刻的:
「薩拉丁之鷹 」這個名字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他不僅是一位統治者,更是阿拉伯人引以為傲的真正傳奇。他對十字軍的勝利和公正領袖的美譽使他成為抵抗殖民主義的年輕共和國的完美象徵。在他有生之年,鷹也許不是他的官方標誌,但它已經成為他遺產的化身 - 一種鋪路的力量。
13 世紀,埃及由馬木路克蘇丹國 (Mamluk Sultanate) 統治,這個由奴隸戰士建立的國家成為了精英階層。馬木路克人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單一官方旗幟,而是使用反映其權力和與伊斯蘭教關係的旗幟。最常見的是帶有白色新月的黃色旗幟,有時還帶有阿拉伯語銘文或幾何圖案。黃色象徵權力和財富,新月形象徵伊斯蘭教和信仰。這些旗幟飄揚在開羅上空,以及馬木路克人與十字軍和蒙古人戰鬥的戰場上。
1517 年,鄂圖曼帝國擊敗了馬木路克蘇丹國,埃及成為其轄區。鄂圖曼帝國在埃及的國旗以紅色為主,配以白色的新月和星星(類似於現代土耳其的國旗)。這種設計反映了鄂圖曼的傳統:紅色代表蘇丹的權力,新月和星星代表伊斯蘭教和帝國的統一。對埃及人來說,這面旗幟代表著別人的權力,同時也代表著保護。奧斯曼的蘇丹控制著麥加和麥地那,這為旗幟增添了宗教意義。儘管如此,當地人民仍夢想擁有自己的旗幟,這面旗幟代表埃及,而非遙遠的伊斯坦堡。
1805 年,鄂圖曼軍隊中的阿爾巴尼亞軍官穆罕默德-阿里 (Muhammad Ali) 打敗了馬木路克人和鄂圖曼的對手,奪取了埃及的權力。他建立了一個王朝,統治國家直到 1953 年,並引入了一面新國旗,這是邁向埃及身份認同的第一步。國旗為紅色,中央有一條白色新月和一顆白色星星。這個設計與鄂圖曼帝國的國旗非常相似,因為埃及仍然是鄂圖曼帝國的一個省。紅色象徵著力量和鬥爭,新月象徵著伊斯蘭教和權力,而星星則象徵著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1867 年,鄂圖曼蘇丹正式承認穆罕默德-阿里的孫子伊斯梅爾-帕夏 (Ismail Pasha) 的赫迪夫 (khedive) 頭銜,這標誌著埃及赫迪夫 (Egyptian khedive) 的開始,即在帝國內蓬勃發展的自治時期。新國旗保留了紅色背景和一條白色新月形線,但不再是一顆星星,而是三顆排列成三角形的白色五角星。Ismail Pasha 被稱為 「Ismail the Magnificent「(偉大的伊斯梅爾),他將開羅變成了 」尼羅河上的巴黎」,修建了蘇伊士運河(1869 年),並將他的影響力擴大到了東非。國旗飄揚在這些成就之上,但在 1882 年因 Urabi Pasha 起義引起的英國佔領之後,Union Jack 經常出現在國旗旁邊。
1914 年,鄂圖曼帝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宣布埃及為其保護國,廢除了鄂圖曼的宗主權。Khedive 轉變為埃及蘇丹國,Khedive Abbas II 由 Sultan Hussein Kamel 取代。新國旗保留了紅色背景,但增加了三個白色月牙和三顆白色五角星。三個月牙象徵埃及、蘇丹和努比亞,即蘇丹控制下的領土。星星代表著獨立的希望和三種宗教的統一: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這面旗幟是一個折衷方案:英國允許保留當地色彩,但埃及仍在控制之下。
1922 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國王福阿德一世 (Fuad I) 批准了新的國旗:綠色帶白色新月和三顆白星。綠色就像尼羅河的河岸,象徵生殖力和伊斯蘭教,而三顆星代表埃及、努比亞和蘇丹,或三個宗教社群: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新月形仍然是信仰和遺產的標誌。這面旗幟飄揚在一個嘗試真正自由的國家上空,儘管英軍仍然駐扎在蘇伊士運河。它是希望的象徵,但也提醒人們,通往完全獨立的道路還在前方。
1952 年 7 月 23 日,由 Gamal Abdel Nasser 領導的自由軍運動發動政變,推翻了法魯克一世國王。革命結束了君主制,埃及於 1953 年 6 月 18 日成為共和國。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對抗英國的影響、1956 年蘇伊士運河的國有化,以及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開始。新國旗被稱為阿拉伯解放旗,由紅、白、黑三條橫紋組成,白色橫紋中央是金色的薩拉丁鷹。紅色代表與英國人鬥爭時所流的血,白色代表純潔的心和革命的和平性質,而黑色則代表殖民壓迫的黑暗時期。薩拉丁之鷹手持印有國名的盾牌,象徵著薩拉丁抵抗外來侵略者的力量、驕傲和傳統。
1958 年 2 月 1 日,埃及和敘利亞聯合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UAR),宣佈政治聯盟,這是邁向更廣泛的阿拉伯統一的第一步。這段時期由總統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領導,以泛阿拉伯思想、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以及試圖抵抗西方影響為標誌。敘利亞發生軍事政變後,該聯盟於 1961 年 9 月 28 日瓦解,但埃及保留阿拉伯聯合陣線的名稱及其符號至 1972 年 1 月 1 日。1963 年,也曾就伊拉克可能加入的問題進行談判,但未能成功。KSA 的國旗於 1958 年 4 月 8 日由第 12 號法律正式批准,由三條橫紋組成:上方為紅色,中間為白色,下方為黑色。白色條紋中央是兩顆綠色五角星。順便說一下,UAR 的旗幟與敘利亞的現代國旗相同。這些顏色源自 1952 年革命後推出的阿拉伯解放旗。兩顆綠星代表埃及和敘利亞,強調他們團結一致,為共同目標而奮鬥。
1972 年 1 月 1 日,埃及、敘利亞和利比亞成立了阿拉伯共和國聯盟 (FAR),目的是在非盟失敗後深化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合作。這個由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馬爾‧卡扎菲發起,並獲得埃及和敘利亞支持的聯盟,嘗試聯合這三個國家的努力,但仍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1973 年,埃及和利比亞試圖在聯盟內建立更緊密的聯盟,但計劃失敗。1976 年,埃及和敘利亞也計劃深化合作,1977 年,蘇丹表示有興趣加入,但這些計畫都沒有實現。1977 年 11 月 19 日,利比亞在與埃及發生衝突後退出,聯盟正式解散,但埃及繼續使用該國旗直至 1984 年。FJP 的旗幟保留了紅、白、黑三色,但在白色條紋的中央出現了一隻金色的古萊什鷹(又稱薩拉丁鷹),而非星星。埃及在鷹的下方用阿拉伯語加上了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的字樣,以區別於敘利亞和利比亞的版本。該國旗一直沿用至 1984 年 10 月 4 日,當時埃及採用了現代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