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俄羅斯聯邦 (當時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RSFSR))的第一面正式國旗是一塊長方形布,上面有三條白色、天藍色和血紅色 (俄語:「алый」) 的橫紋,長寬比例為 1:2。在俄羅斯聯邦改名為俄羅斯聯邦 (Russia)後,國旗仍維持此形式。1993 年 12 月 11 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了「關於俄羅斯聯邦國旗」的法令,根據該法令,天藍色被藍色取代,血紅色被紅色取代。長寬比也從 1:2 改為 2:3。
1991 年,俄羅斯聯邦 (當時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RSFSR))的第一面正式國旗是一塊長方形布,上面有三條白色、天藍色和血紅色 (俄語:「алый」) 的橫紋,長寬比例為 1:2。在俄羅斯聯邦改名為俄羅斯聯邦 (Russia)後,國旗仍維持此形式。1993 年 12 月 11 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了「關於俄羅斯聯邦國旗」的法令,根據該法令,天藍色被藍色取代,血紅色被紅色取代。長寬比也從 1:2 改為 2:3。
另一個版本則與東正教有關,白色象徵上帝,藍色象徵聖母瑪利亞(俄羅斯的保護聖人,因為她常被描繪成藍色),而紅色則象徵國家。
有時對顏色會出現一種不流行的詮釋,那就是它們象徵三個國家的統一:白色是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 的顏色,藍色是小俄羅斯 (烏克蘭) 的顏色,而紅色則是大俄羅斯 (Great Russia) 的顏色。
在彼得大帝時期,三色旗的實用性和功能性意義遠大於意識形態意義。彼得大帝在西歐旅行後,受到荷蘭三色旗的啟發,為俄羅斯商船創造了這面旗幟,荷蘭三色旗由紅色、白色和藍色條紋組成。因此,所有俄羅斯商船都必須懸掛這面三色旗。彼得大帝積極發展俄羅斯海軍,國旗也成為他政策的一部分。
鑑於俄羅斯目前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行為,對俄羅斯國旗顏色的現代詮釋,大概有了一點不同的意義。軍事衝突和干預別國的內政顯示了俄羅斯的帝國野心,在過去,包括蘇聯時代,這一野心反映在象徵力量、權力和為國家利益犧牲的紅色上。在現代背景下,由於俄羅斯經常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對軍事力量的支持,國家宣傳的作用日益增大,國際間的衝突也不斷升級,因此與信仰和忠誠相聯繫的藍色可能會失去其意義。
因此,雖然白色在傳統上與和平有關,但實際上俄羅斯所奉行的是更具侵略性的政策,與其和平共處,不如說更符合權力與帝國擴張的象徵意義。
俄羅斯國旗使用的三色相當流行。一般而言,有 10 種旗幟具有相同的顏色組合。它們也可以分成 3 組:
大約 350 年前,三色徽章首次出現在俄羅斯,並成為俄羅斯的象徵。白、藍、紅三色在俄羅斯的紋章傳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俄羅斯的第一艘軍艦 Orel 號建於 1667-1668 年。當時訂購了黑色、白色和天藍色的布料來製作船上的旗幟。然而,由於斯捷潘-拉津 (Stepan Razin) 的起義,第一艘奧廖爾號被燒毀,因此第一艘三色船的確切外觀不得而知。根據最可靠的版本,這面旗幟可能是在白色和紅色背景上有一個藍色十字架。在沙皇彼得大帝統治期間,莫斯科王國的國旗出現了,1693 年沙皇第一次出海時使用的就是這面旗幟。這面古老的旗幟保存在博物館中,是現存所有三色旗中最古老的一面。它由白色、藍色和紅色條紋組成,旗幟中央是一隻雙頭鷹的形象,鷹胸前有紅色盾牌和勝利者聖喬治。
1705 年,彼得大帝頒布法令,要求外國商船懸掛不含老鷹的三色旗。十九世紀,白、藍、紅三色旗在陸地上使用。俄羅斯拓荒者通常會在新發現的土地上標示紀念十字架,但在 1806 年,一支前往南庫哈林島的探險隊在海岸上種下了三色旗。1858 年,皇帝亞歷山大二世批准了由黑、黃、白三色橫條組成的新國旗。然而,這面國旗與奧地利帝國的國旗相似,因此未被採用。下一任皇帝亞歷山大三世恢復使用三色旗,黑、黃、白三色旗仍然是羅曼諾夫王朝的象徵。
1917 年十月革命和布爾什維克上台之後,俄羅斯帝國陷入了一個新時代,紅旗作為鬥爭的象徵而嶄露頭角。它的出現意味著舊有帝國結構的破壞和蘇維埃政權的引入。起初,紅旗並沒有既定的象徵意義,但在 1918 年,它被刻上了「RSFSR」(俄羅斯蘇聯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字樣。
1922 年 12 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USSR) 正式成立,這導致了國旗的改變。蘇聯的第一面正式國旗是一塊紅布,中央是國徽。國徽由工人階級和農民的象徵--錘子和鐮刀組成,四周圍以小麥花圈。國徽的邊緣是白色的邊框,使其在紅色背景中顯得格外突出。1923 年,旗幟的設計有所改變:左上角(旗幟部分)現在繪有一把鐮刀、一個錘子和一個金色的紅色五角星,即與紋章上相同的符號,只是版本有所簡化。徽章上的金色邊框也突出了徽章。
從 1924 年到 1991 年間,蘇聯的國旗又有過三次變化,但變化都非常小,只有在比較時才會注意到--符號的大小發生了變化。這三個版本與 1923 年的國旗的主要差別在於沒有金色的圓錐形輪廓,否則象徵意義維持不變:上方是象徵共產黨領導的五角星,下方是錘子和鐮刀。
回到蘇聯國旗,應該注意到它的變化如下。1937 年,縮寫 RSFSR 仍然保留,但書寫風格有所改變,銘文變得更易閱讀,而且與 1924 年版的蘇聯國旗一樣,圓錐形的輪廓消失了。1954 年,蘇聯國旗的設計有所改變:紅色布料仍佔主導地位,但在旗桿附近加入了一條垂直的藍色條紋。藍色象徵多民族國家的民族團結。這為蘇聯的象徵意義增加了新的層面,強調在一個偉大國家的支持下,不同民族的共通性。此外,慣用的蘇聯符號也出現了,包括鐮刀、錘子和五角星,而RSFSR的字樣也消失了。
1991 年,蘇聯解體後,三色旗成為俄羅斯的官方旗幟。恢復 1917 年以前俄羅斯帝國使用的歷史性俄羅斯國旗,象徵著民族認同的復興和民主變革的渴望。1993 年,俄羅斯通過一項法律,正式批准三色旗為俄羅斯國旗,並更改了藍色和紅色的色調以及國旗的比例,即從 1:2 改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