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玻里尼西亞國旗
國家 | 法屬玻里尼西亞 |
---|---|
人口 | 281,807 (2024) |
面積 (Km²) | 3,660 |
大陸 | 大洋洲 |
表情符號 | 🇵🇫 |
hex | rgb | |
---|---|---|
#CE1126 | 206, 17, 38 | |
#FFFFFF | 255, 255, 255 | |
#FF9C10 | 255, 156, 16 | |
#083D9C | 8, 61, 156 |
法屬波利尼西亞國旗於 1984 年 11 月 23 日通過,並於 1985 年 12 月 4 日正式使用。法屬波利尼西亞國旗由三條橫紋組成:紅、白、紅,比例為 1:2:1。白色條紋中央為國家徽章。
法屬波利尼西亞國旗的象徵意義
- 「Maro ura "是一種紅色腰帶,在傳統波利尼西亞社會中具有特殊意義。它是酋長或皇室成員專用的腰帶,與權力、地位有關,被認為是偉大和神性的象徵。在旗幟上,紅色條紋象徵這種特殊的腰帶,強調皇室在波利尼西亞民族生活中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 雙白色條紋象徵純潔、和平與靈性,以及對安定的渴望。兩條紅色條紋之間的位置則與力量和皇室有關,在歷史價值和寧靜之間創造出平衡;
- 波利尼西亞「獨木舟」是波利尼西亞人創造的獨木舟。在薩摩亞語、夏威夷語和塔希提語中,「va'a 」是船/獨木舟的意思。va'a 是一種船,可以額外配備稱為 「ama」 的平衡裝置,以保持船隻浮在水面上。天平由兩個稱為 「yato 」的木梯連接至船體。傳統上,獨木舟由樹幹和椰子纖維製成。旗幟描繪的是一艘升起風帆的雙獨木舟,它不僅是捕魚和在島嶼之間旅行的重要工具,還象徵著勇氣、自我犧牲和團結;
- Tiki(大溪地語中的 「ti「i 「或夏威夷語中的 」ki」i」)是以雕像的形式表現人物的雕塑,通常以木材或石材製成。在許多波利尼西亞文化中,例如毛利人、夏威夷人和大溪地人,tiki 代表神創造的第一個人或第一個祖先。提基的意義因島而異,但一般而言,它們被認為是力量和智慧的載體。它們也可以是預防疾病和邪靈的護身符。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國旗上,有五個這樣的圖像,用以表示五個群島之間的統一性和歷史淵源:社會群島 (Îles de la Société)、圖阿莫特群島 (Tuamotu)、馬克斯群島 (Îles Marquises)、甘比爾群島 (ÎlesGambier),以及圖布艾群島 (Îles Australes);
- 波浪象徵島嶼周圍的海洋,以及海洋對波利尼西亞人的重要性。如同提基島一樣,5 個波浪象徵 5 個群島之間的統一,因此這兩個元素具有共同的意義;
- 太陽的光芒象徵光明、能量,是溫暖與活力的來源,促進發展與繁榮,也代表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奧地利、黎巴嫩和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國旗 - 異同!
奧地利的國旗由三條橫紋組成:紅色、白色和紅色,按適當的順序排列,沒有紋章等附加符號,因此非常簡單。該國旗於 1945 年正式通過,儘管其根源可追溯至 13 世紀。根據傳說,紅色象徵戰鬥中流的血,白色象徵純潔與和平。
黎巴嫩國旗由相同的顏色組成,只是條紋的寬度比例與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國旗相似,即 1:2:1,而奧地利的國旗則有相同的條紋。黎巴嫩國旗的中央也有一棵綠色的雪松樹,這是黎巴嫩的國家象徵。該國旗於 1943 年獲得批准,紅色象徵為自由而流的血,而白色條紋則代表和平。一般而言,這種對白色和紅色的詮釋是所有使用這兩種顏色的旗幟的典型詮釋,因此在此並沒有什麼值得驚奇的地方。
法屬波利尼西亞國旗的象徵意義已在上文提及,因此沒有必要重複。總體而言,奧地利、法屬玻里尼西亞和黎巴嫩都有相似的配色,不僅是他們,其實還有更多的國旗,例如拉脫維亞的國旗,但這三個是最相似、最適合比較的,但不要忘了,他們只是外表相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和對人民的意義。
法屬波利尼西亞國旗演變歷史簡述
法屬波利尼西亞最早與歐洲人接觸是在 18 世紀,但法國的正式存在直到 1842 年才開始,當時大溪地和周圍的島嶼成為法國的保護國,法國三色旗也成為他們的官方旗幟。之後,在 1880 年,該領土被併吞,成為法國殖民帝國的一部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法屬波利尼西亞的所有領土仍然是殖民地。
1946 年,該領土的地位有所改變: 法屬波利尼西亞成為法國的海外領土。這讓當地政府有機會透過傳統符號取得自己的身份,並發展自治。最後,在 1984 年,法屬波利尼西亞採用了自己的國旗,在官方活動中與法國三色旗一同使用。這面旗幟於 1984 年 11 月 23 日通過,結合了紅色和白色的傳統顏色,以及反映波利尼西亞人文化和身份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