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 2:3。它由 3 條水平條紋組成,第一條和第三條為紅色,中間的第二條為白色。雪松位於白色條紋的中間,使其頂部與紅色條紋頂部相接,底部與紅色條紋底部相接。顏色比例為 1:2:1,順序為紅、白、紅。該國旗於 1943 年 12 月 7 日採用。
黎巴嫩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 2:3。它由 3 條水平條紋組成,第一條和第三條為紅色,中間的第二條為白色。雪松位於白色條紋的中間,使其頂部與紅色條紋頂部相接,底部與紅色條紋底部相接。顏色比例為 1:2:1,順序為紅、白、紅。該國旗於 1943 年 12 月 7 日採用。
白色象徵黎巴嫩大部分季節,尤其是冬天,覆蓋在山上的白雪,帶有純潔、和平、安寧和真誠的愛之意義,象徵生活在黎巴嫩的所有不同教派和運動的共存。
紅色指的是黎巴嫩人為了捍衛黎巴嫩,從侵略者和篡奪者手中取得獨立和解放所流的血。這種顏色帶有黎巴嫩人為黎巴嫩犧牲的意義。
雪松樹是黎巴嫩國旗上出現的第一個標誌。它出現於 1918 年,比現在的國旗早了近 30 年。綠色的雪松象徵著聖經,聖經中有七十七次提到它是財富、權力、不朽和長壽的象徵。因此,它與在黎巴嫩信奉基督教的黎巴嫩公民密切相關。雪松也是和平與聖潔的象徵。西洋杉樹原本是綠色的樹葉和棕色的樹幹,但目前根據黎巴嫩憲法的規定,西洋杉樹被描繪成完全綠色的。
對於黎巴嫩國旗顏色的象徵意義,還有另一種解釋,這與黎巴嫩的地理和山脈有關:
黎巴嫩國旗的顏色是由法國佔領黎巴嫩的代表之一 Henri-Philippe Faroun 選定的,他的靈感來自奧地利的紅白相間的國旗,因為他曾長期在維也納擔任領事。他還創立了奧地利-黎巴嫩友好協會。
黎巴嫩的國旗是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最獨特的旗幟之一,因為它的特色是雪松樹的形象。它是世界上五種包含樹的圖像的旗幟之一。
黎巴嫩國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和連續發生的事件。根據不同的統治時期,黎巴嫩的領土上懸掛著不同的國旗。
奧斯曼帝國 (1516-1918): 一面紅色旗幟,中間有一條白色新月和一顆五角星。
黎巴嫩國旗 (1918 - 1920): 國旗只有白色,中間有一棵綠色的雪松。這是黎巴嫩人民從鄂圖曼帝國獨立後所選擇的。之所以選擇這棵樹,是因為黎巴嫩的大自然盛產雪松。
法國佔領時期(1920-1943 年)的國旗: 法國國旗,加入了雪松。它有三條垂直條紋:藍色、白色(中間有一棵綠色雪松)和紅色。
黎巴嫩國旗(1943 年至今): 紅白相間的旗幟,中間有一棵綠色雪松。